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信息來源: 黨委辦公室 |作者: |發布日期:2018年10月09日 |閱讀:8948
孟慧敏 內蒙古黨校政治學教研室講師
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對于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意識形態工作的準確定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性質和內容、意識形態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都作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回答,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上繼續譜寫了新的華章,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其中之一是:“我們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離不開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是一大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為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任務,不斷建構、充實和完善自身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特點,同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緊密結合,不斷推陳出新,從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意識形態工作經驗??v觀黨的歷史,意識形態建設一直是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是在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后, 馬克思主與中國工人階級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而產生的。意識形態建設始終是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從領導人民群眾奪取政權到代表人民群眾執掌政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經過了一個黨內到黨外、從政黨到國家的逐步拓展和深化的過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召開多次會議,強調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提出“兩個鞏固”重要思想;2014年初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2015年底黨校工作會議提出“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2016年初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2016年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時提出“為了實現我們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2016年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017年初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強調“如何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兩個鞏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兩個鞏固”是指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全局出發,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根本任務最集中最鮮明的概括,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開辟了新境界。“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確定了原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兩個鞏固”進一步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干什么”的問題,我們必須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決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堅持在創新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決不把它當成僵化的教條。要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引導,補足精神之鈣,打造“金剛不壞之身”,堅定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人民群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干部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統一
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中,我們要始終堅持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必須反映和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對此我們絕對不能動搖。但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作為執政黨,其意識形態作為國家的意識形態不能僅僅強調階級性,不能僅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是必須兼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協調各階層利益,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覺的將階級利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高度統一起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粘合劑”作用。惟其如此,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才能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才能有更廣泛的合法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在多次會議中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人民立場,堅持黨性、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新聞宣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文藝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網信事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目標,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把是否增進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是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標準。
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必須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化政治擔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意識形態工作是關系到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問題。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基本遵循,始終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姓黨”這個關鍵,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宣傳紀律,站穩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制定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責任清單,強化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厘清領導班子集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班子成員的責任,形成“明責—履責—督責—評責—定責”的責任鏈條,壓實責任。各級黨組織“一把手”要主動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自己的“分內事”和“責任田”,牢記在心,扛在肩上,定期聽取意識形態工作匯報,定期分析研究重大輿情、重點情況、重要社情民意,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深入一線部署工作,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班子成員要切實擔負起“一崗雙責”職責,自覺把意識形態工作的要求融入各自工作中,落實到思想上行動上。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層層傳導壓力,級級明確責任,構建責任鏈條,嚴格督查考核,嚴格責任追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制定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明確守什么“土”、有什么責、怎么盡責、如何追責,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形成知責、明責、負責的良好氛圍。
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必須提升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及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當前國際輿論總體格局是“西強我弱”,我國發展優勢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充分的轉化為話語優勢。因此,我們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全力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傳播中國文化魅力,講好中國故事。面對新媒體“雙刃劍”效應,要著力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要借助各種傳播媒體及時有效地傳達黨的主張,弘揚主旋律,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強大的輿論引導力。我們要創新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內容生產方式和內容呈現形式,進行專業化新聞生產,根據傳播的差異化需求,倡導精準的輿論傳播,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立體全面的一流媒介,形成主流意識形態輿論引導新格局,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同時,主流意識形態要獲得迅速、有效的傳播,就必須要創新話語體系。列寧曾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論要想說服人,進行有效傳播,必須通俗化,讓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才能產生情感共鳴和內心認同,從而將主流意識形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也就是說,我們在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要采用開放的、民生的、大眾的、民族的話語,要將主流意識形態學術話語、政治話語與群眾的日常用語、流行用語相結合、相轉化,以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形式進行傳播,才能產生輿論的影響力、控制力,掌握話語權。
我們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守好意識形態陣地,做好穩預期、穩思想、穩人心工作,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思想輿論環境。